灭火器使用规范:分秒必争,科学操作保安全
灭火器是扑救初期火灾的“第一道防线”,但错误操作可能导致火势扩大甚至引发爆炸。据统计,我国70%以上的灭火器使用场景存在操作失误。掌握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四步法及场景适配原则,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关键。
一、使用前:三查一判,确保安全前提
查类型适配
A类火灾(固体物):选水基型、泡沫灭火器。
B类火灾(液体/气体):选干粉、二氧化碳灭火器。
C类火灾(带电设备):选二氧化碳、干粉灭火器(需断电后使用)。
D类火灾(金属):需专用灭火器(如石墨粉),普通场所极少见。
禁忌:水基灭火器用于电器火灾会触电,二氧化碳灭火器用于金属火灾可能引发爆炸。查压力与有效期
检查压力表指针是否在绿色区域(红色为欠压,黄色为超压)。
确认灭火器未过期(干粉/水基型5年检修、10年报废;二氧化碳型12年报废)。
查安全距离与逃生路线
站在上风方向,距离火源3-5米(二氧化碳灭火器需更近,约1-2米)。
提前规划撤离路径,避免被火势或烟雾封锁。
二、使用中:四步操作,精准灭火
提:双手握住灭火器提把,保持垂直向上(部分二氧化碳灭火器需倾斜使用,需提前阅读说明)。
拔:拔掉保险销(部分新型灭火器为按压式开关,无需拔销)。
握:一手握住喷管前端(二氧化碳灭火器需戴手套,防止冻伤),对准火源根部。
压:用力压下压把,左右扫射覆盖火源(干粉灭火器需持续喷射至火焰完全熄灭,防止复燃)。
关键原则:
优先控制火势:先扑救外围火焰,逐步向内推进,避免直接冲击火源中心引发飞溅。
电器火灾先断电:若无法断电,禁用导电的水基灭火器,优先使用二氧化碳或干粉灭火器。
油锅起火禁用灭火器:应使用锅盖或灭火毯覆盖,防止油滴飞溅扩大火势。
三、使用后:复燃防范与设备处理
持续观察:灭火后保持现场通风,专人监护30分钟以上,防止复燃。
报告与更换:立即上报消防部门,无论是否使用完毕,均需送专业机构充装或更换(干粉灭火器每次使用后需重新填充)。
禁止二次利用:过期或损坏的灭火器不得随意丢弃,需交由消防回收机构处理。
四、日常维护:防患于未然
每月检查:确认压力正常、喷管无堵塞、保险销完好。
定期培训:组织灭火器实操演练,确保员工掌握“1分钟内响应”能力。
标识清晰:在灭火器放置点张贴使用说明图解,避免紧急情况下操作失误。
结语
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是“生死攸关”的技能,需通过“理论学习+实操演练”双重巩固。企业与家庭应定期检查设备、培训人员,并制定火灾应急预案,将“提、拔、握、压”四步法转化为肌肉记忆,真正做到“小火能用、大火会逃”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